close

什麼是廣場協議?

  1985年9月22日,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廣場協議”的錶面經濟背景是解決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從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產來看,“廣場協議”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

廣場協議簽署的背景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為了鞏固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為冷戰戰略服務,積極扶持作為戰敗國日本的經濟發展。同時,為了儘快從廢墟中爬起來,日本政府推行了“產業優先、發展優先、富國富民”的方針。從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為10.9%,日本國民生產總值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從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從第7位躍升到第2位,僅次於美國。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卻面臨著經濟蕭條貿易赤字財政赤字的雙重壓力。面對雙赤字,里根政府採取 維持高利率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但是高利率進一步加劇了美元的強勢,使美國的出口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上始終處於劣勢。美國自1982年經常項目連續出現赤字,到1984年對外貿易赤字達到1224億美元,其中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約占50%多。在此之前的1980-1988年之間,日本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增長了10倍,擁有2850億美元的直接資產和證券資產,控制了超過3290億美元的美國銀行業資產等等,日本積累起的巨額經濟財富讓日本成了世界級的銀行家,而同時美國也失去了世界放貸者的地位,當時的Sony領袖更是甚至對世界發出了“日本可以說不”的豪言壯語,為此,美國許多製造業大企業、國會議員等相關利益集團強烈要求政府干預外匯市場,促使日元升值,以輓救日益蕭條的美國經濟。

廣場協議的具體內容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和法國(即G5集團)財長以及中央銀行行長,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一攬子協議,史稱“廣場協議”(Plaza Accord)。 內容包括抑制通貨膨脹擴大內需、減少貿易干預、協作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序地下調。廣場協議自開始實施,日元匯率一路上揚,到1986年5 月,美元對日元匯率突破160日元大關,到1987年達120日元,美元貶值約50%。為了防止美元過多過快地貶值,1987年2月22日,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召開了七國財長會議,決定保持美元匯率在當時水平上基本穩定,史稱“盧浮宮協議”(Louvre Accord)。但是,日元升值卻一直持續到1988年末,進入1989年才開始有所回落。

廣場協議的影響

  本幣的升值必將導致以本幣計價的資產的升值,特別是虛擬資產,其升值幅度將遠遠超過本幣升值的幅度。其主要原理是本幣升值將增強對本國經濟的信心,大量熱 錢將因追逐高額利潤而流入本國,而投入到股票市場是熱錢得到最快回籠、獲得最高回報的場所,從而造成股市的上漲。廣場協議簽訂三個月後,1986年1月, 日經225指數拉開了四年大牛市的序幕,起點為13000點,到年末升至16400點,相比1983年的平均水平升幅近一倍之多,到1987年底股價指數 突破2萬點。1988年東京股市總成交額為286萬億日元,總市值為477萬億日元,分別為紐約證券交易所的1.6倍和1.5倍。到1989年底日經指數達到的38957.44點的歷史高點,日本股票市值GDP的1.6倍,占全球股市市價總額的42%,股價平均市盈率也達到了250倍的驚人水平。

  1989年至1990年,面對房地產泡沫與愈演愈烈的投機之風,日本政府收縮銀根,採取一系列緊縮性巨集觀政策,控制不穩定的經濟膨脹,最終卻導致經濟泡沫 的破滅與崩潰。泡沫經濟的崩潰,使日本多年經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問題和矛盾被集中釋放出來,對日本經濟造成巨大衝擊。日經指數在1989年底高達近 39000點,到了1992年,一路下滑到14000點,幾乎跌掉了2/3。2001年3月13日,東京股市暴跌,日經平均股價最終以11819.70日 元結束了當天的交易,跌破12000日元心理大關,創下1985年2月以來的新低。據經濟學家估計,日本泡沫經濟帶來的直接損失超過6萬億美元,日本為泡沫經濟付出了慘重代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ovec8888 的頭像
    alovec8888

    alovec8888的部落格

    alovec8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