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02/01 17:54:46
1255
0
4
前言:
-擁有財富自由、提早退休享福是所有上班族追求的目標。丁學文夫妻打算四十五歲退休,八年前結婚時存摺只剩四千塊,如今卻巳累積千萬元身價。郭恭克夫妻同樣從零開始,現在坐擁四間房子做退休老本,他們理財到底有何竅門?
內文:
二○○二年初,為了因應不動產證券化的興起,政府機關舉辦了一場不動產證券化的座談會,誰都沒料到,這場座談會讓美商中經合董事總經理丁學文在台股遭遇SARS利空衝擊時,能靠國泰建設一支股票獲利一七○%。
大部分人聽座談會,注意力擺在議題本身,丁學文聽完座談會,卻開始思考「把不動產所有權,以發行受益憑証方式賣給投資人」若能成為趨勢,擁有不良債權的營建業,和具銷售通路的金融業將成為最大受惠者。霖園集團因為同時擁有營建業、金融業,絕對可以受惠,當時他用七塊錢投資買進國建,年底漲到十九塊獲利了結,報酬近兩倍,類似的例子在丁學文身上不勝枚舉。
場景轉到台北市襄陽路上,位在富邦城中大樓第十八層靠近二二八公園的一間辦公室,好樂迪財務長郭恭克透過明窗遠眺台大醫院捷運站,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因為剛滿四十歲的他,已經坐擁四座位於捷運站出口走路不到五分鐘的房子,光靠這些房子每個月穩定帶進的租金收入,已可讓郭恭克夫婦退休生活無虞。
小標:投資自己 靠工作賺進第一桶金
出身國泰人壽證券投資小組,曾任富邦投信協理、荷銀投信副總,並前後在錢櫃、好樂迪兩大KTV公司擔任財務長的郭恭克是標準的上班族。但與一般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是,郭恭克不僅替老闆管投資,更了解要投資自己,從未幻想資本家(老闆)會給你一切,包括退休金在內。
大學畢業後即投入職場的郭恭克,在國壽時負責塑化、紡織產業研究,以及債券方面的養券套利,由於面試時表現優異,很快進入國泰人壽證券投資小組,當時這個小組的人員編制,及管理資產規模,在國內是數一數二,比所有的投信公司都大。
為了在證券投資小組出頭,郭恭克私下上課進修,甚至連電腦程式語言都去學習,後來輪調外務期間,更帶頭拉保險,將外務單位的業績,從最後一名拉升到第一名,還因此獲得純金打造、中間刻著「泰」字的「創新紀錄徽章」,由於孜孜不倦且表現卓越,郭恭克在「同梯」中率先升任股長。
經過五年在國泰的啟蒙,郭恭克轉戰富邦投信,由於每周必須與二董蔡明興開會,讓蔡明興發覺郭恭克在資產管理,尤其是債券方面,有傑出的能力和專業,很快地,蔡明興就讓郭恭克掌理高達一千二百億規模的債券基金,當時這個數字最高還占整體投信界債券基金規模的七成以上,讓許多副總級以上的同業都不敢小覷。
郭恭克的專業表現受到老闆肯定,每年的分紅配股自然不差,離開富邦投信時,手上已有百張以上的富邦金股票,這些股票為他奠下理財的資本。
與郭恭克相似,在職場打滾十年,從企管顧問公司、外商銀行、投信經理、副總、總經理到必須「集人脈大成」的創投業,丁學文也認為,努力「投資自己」才是通往財富之路的關鍵。
因為投資高手的敏銳觀察力並非一蹴可及,亮麗的投資績效往往要靠多年經驗累積,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如果光想憑一股衝動而投資發財,丁學文認為,最終結果只會不斷面臨失望。
台大經濟系畢業後,丁學文負笈美國就讀康乃爾大學,唸完碩士回國,選擇到能夠加強邏輯能力的企管顧問公司上班,一九九三年政府放寛投信法令,由於看出資產管理在台灣的商機,丁學文選擇加入投信界,並用「不斷跳槽」累積其在投信界的工作資歷,從中華投信經理、統一投信副總到阿波羅投信出任總經理。
在中華投信期間,因為董事長林一銘賞識,獲得不少配股,在匯豐銀行收購中華投信時,丁學文以每股八十元以上的價位出脫手中持股,單靠本業就賺進大筆財富。
接任阿波羅投信總經理時,阿波羅投信在投資大眾心中不但屬於「聽都沒聽過的公司」,基金績效也總是吊車尾,丁學文除了親自擔任基金經理人,每天一早還帶領研究部門開會,同時還要調整人事組織、兼顧後勤的訓練及前線的業務,一人當三人用,辛苦的結果,讓整體基金績效較以往大躍進,更重要的是,丁學文從工作中培養出對趨勢的觀察力,讓他在之後的投資理財上受用不盡。
同樣在台灣唸完大學後到美國喝洋墨水的年代財經主播周玉琴,把興趣當工作動力,唸書時一邊在紐約的華人電台兼差當主持人,那段期間不但磨練出日後在電子媒體最需要的臨場反應能力,也讓她慢慢發掘出自己的潛能,後來鎖定走財經主播路線,讓周玉琴得以賺取比人更高一等的薪資,也為理財留下豐腴的資本。
小標:丁學文夫妻 用三三三法則逆勢操作
婚後的丁學文與周玉琴,在財務規畫上維持著「雙首長制」,偶爾會互相討論彼此的投資狀況,但卻不互相干涉。丁學文覺得最大的好處是生活品質獲得保障;周玉琴則是因為從小對父母間用錢觀念的體悟,認為女人一定要有錢,而且是自己賺錢,才能在投資、支出、消費上擁有自主權。
至於兩人理財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在不影響生活品質前提下,注重資產分配的「三三三」法則。丁學文把每個月收入分為三等分,一分用來支付生活費,結餘留做急用金,一分作專業投資,另一分放在海內外固定收益資產。周玉琴同樣也把收入的三分之一放銀行,剩下三分之一買股票,三分之一買海外基金。
投資上丁學文有一套特別的「見林不見樹」理論。前年金控話題炒得沸沸揚揚時,股市一下繃出十幾家金控,大部分菜籃族是以價格高低來買賣金控股,丁學文則把格局放大到全世界,依國外經驗來看,台灣只適合二至三家金控生存,所以判斷合併題材將是當年金融股流行主軸。
於是他選擇小而美的玉山金,和官股比重高、政府可在購併問題上施力的兆豐金,年底時玉山金和兆豐金果然在所有金控股中漲幅最高,「做決策前把自己拉高,才能看清方向。」
主持投資理財節目的周玉琴,看過許多散戶只會買不會賣,住套房也不想搬,「以前我也是這樣,但時間久了一張張股票賠個兩、三萬,金額積沙成塔也很驚人!」後來她開始嚴格執行十五%至二十%的停損、停利操作,且慢慢培養逆向思考的投資習慣。
其中,自己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就是重要指標,「做節目喜歡高收視率,但收視率一創新高,就表示散戶進場增加,能在後面幫忙抬轎的當然變少,行情自然就漲不動。」周玉琴開心地談著自己的投資體會。
夫妻倆談起股票頭頭是道,對不動產卻敬謝不敏,丁學文分析,台灣房市一向靠投資客、新婚夫妻成家購屋和換屋這三個族群,但目前房價對投資客已屬高點;而購屋族群在利率回升情況下,購屋熱度也將逐漸退燒;至於有能力換屋的科技新貴也換得差不多。近期又聽到業界急著大量推案,讓他更對房市景氣保守以對。
小標:郭恭克夫妻 靠房地產積存退休金
不過,郭恭克卻認為,房地產是最佳防禦型投資工具,每月固定的租金收入可以讓夫妻倆往後退休生活無憂無虞,因此在投資組合中,他把高達五成的資金投入房地產。其餘才是股票、債券及現金部位。如此鍾情房地產,因為「就算股票賠光了,房子至少是風險控管的最後一道防線」。
「即使現在老闆不喜歡我,要趕我走,我隔天就可以離開。」郭恭克自信地道出財富累積提高生活自由度的真理。至於要敢大聲說走就走,主要還是靠這些讓他高枕無憂的房地產,加上自己的投資功力。
郭恭克認為,如果人不能在四十歲過後,運用自己的專業讓自己的非薪資收入,如房租收入、投資收入,占每年淨資產增加來源的五成以上,恐怕未來要安享快樂的退休生活,將只是椽木求魚。
在國泰和富邦十年的投資磨練,讓郭恭克有著比別人更成熟的實務經驗,也讓現在的郭恭克在股票和債券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資邏輯,他認為不同的景氣階段要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債市多頭,股票絕不要碰,股票多頭市場,則減少固定收益型的佈局,「將自己當成一檔平衡型基金,」充分發揮股債互補特性,自然可以為自己累積高額財富。
郭恭克最得意的是,他曾在九十一年推薦過朋友買進當時價位只有二十多元的中華車,那時朋友還不太相信,直笑他待在投信待假的,推薦這種不可能漲的公司,結果中華車從二十多元一路漲到七十五元,證明郭恭克在選股上的確有一套。
此外,郭恭克還將自己在捷運站附近買的房子,部份「租」給老婆劉淑雅當作開設外語教育構構的教室,而每個月的租金收入,則做為全家的生活開銷與小孩的教育基金。
由於劉淑雅畢業於幼教系,因此對投資均信賴郭恭克的眼光,自己則專注衝刺外語教育本業,已經有兩家分店的劉淑雅,預計在今年底將開設第三家店,雖然劉淑雅知道兩人可以提前退休,不過她表示只要夫妻兩人可以維持生活品質高尚,有充裕時間與小孩互動,何時退休已不是重點了。
小標:財務觀最重要 用創造性思考邁向成功
對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以及在職場上汲汲營營的上班族,郭恭克建議要努力在資產配置上求得財富自由,「如果工作十多年還在靠頭銜吃飯,這是很危險的!」郭恭克指出,為什麼許多人明明不喜歡,卻都甘願屈服在資本家的安排下,其實是因為自己的投資知識不夠,畢竟「財務觀念才是成功的決定關鍵。」
至於丁學文則認為,許多人往往只敢在既有的框框打轉,想要功成名就,卻安於穩定的工作環境,想要致富,又不努力學習,只想靠著省下蠅頭小利來累積財富。
「把想法扭轉為積極的創造性思考,會離成功愈近。」丁學文舉例,每月省吃儉用兩千元,一年頂多省兩萬四,但是,月薪三萬的年輕人若有實力跳槽或加薪,兩年後薪水翻兩倍根本不是夢。周玉琴對時下許多年輕人嚮往一億人生,卻經常抱怨工作的態度同樣不苟同,「不能不想過程只問結果,要找有興趣的工作,即使錢少、事多、離家遠,還能甘之如飴,累積工作實力,才有可能成功。」
想要過不一樣的人生,不論在職場或理財上,都必須身體力行,除了專注經營自我的本業外,更要培養出自己的投資法則,對一路走來已擁有幸福人生的丁學文、郭恭克夫婦,他們的心路歷程,正是時下年輕夫婦最好的鼓勵泉源。(2004.9.6,今周刊)
-擁有財富自由、提早退休享福是所有上班族追求的目標。丁學文夫妻打算四十五歲退休,八年前結婚時存摺只剩四千塊,如今卻巳累積千萬元身價。郭恭克夫妻同樣從零開始,現在坐擁四間房子做退休老本,他們理財到底有何竅門?
內文:
二○○二年初,為了因應不動產證券化的興起,政府機關舉辦了一場不動產證券化的座談會,誰都沒料到,這場座談會讓美商中經合董事總經理丁學文在台股遭遇SARS利空衝擊時,能靠國泰建設一支股票獲利一七○%。
大部分人聽座談會,注意力擺在議題本身,丁學文聽完座談會,卻開始思考「把不動產所有權,以發行受益憑証方式賣給投資人」若能成為趨勢,擁有不良債權的營建業,和具銷售通路的金融業將成為最大受惠者。霖園集團因為同時擁有營建業、金融業,絕對可以受惠,當時他用七塊錢投資買進國建,年底漲到十九塊獲利了結,報酬近兩倍,類似的例子在丁學文身上不勝枚舉。
場景轉到台北市襄陽路上,位在富邦城中大樓第十八層靠近二二八公園的一間辦公室,好樂迪財務長郭恭克透過明窗遠眺台大醫院捷運站,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因為剛滿四十歲的他,已經坐擁四座位於捷運站出口走路不到五分鐘的房子,光靠這些房子每個月穩定帶進的租金收入,已可讓郭恭克夫婦退休生活無虞。
小標:投資自己 靠工作賺進第一桶金
出身國泰人壽證券投資小組,曾任富邦投信協理、荷銀投信副總,並前後在錢櫃、好樂迪兩大KTV公司擔任財務長的郭恭克是標準的上班族。但與一般上班族最大的不同是,郭恭克不僅替老闆管投資,更了解要投資自己,從未幻想資本家(老闆)會給你一切,包括退休金在內。
大學畢業後即投入職場的郭恭克,在國壽時負責塑化、紡織產業研究,以及債券方面的養券套利,由於面試時表現優異,很快進入國泰人壽證券投資小組,當時這個小組的人員編制,及管理資產規模,在國內是數一數二,比所有的投信公司都大。
為了在證券投資小組出頭,郭恭克私下上課進修,甚至連電腦程式語言都去學習,後來輪調外務期間,更帶頭拉保險,將外務單位的業績,從最後一名拉升到第一名,還因此獲得純金打造、中間刻著「泰」字的「創新紀錄徽章」,由於孜孜不倦且表現卓越,郭恭克在「同梯」中率先升任股長。
經過五年在國泰的啟蒙,郭恭克轉戰富邦投信,由於每周必須與二董蔡明興開會,讓蔡明興發覺郭恭克在資產管理,尤其是債券方面,有傑出的能力和專業,很快地,蔡明興就讓郭恭克掌理高達一千二百億規模的債券基金,當時這個數字最高還占整體投信界債券基金規模的七成以上,讓許多副總級以上的同業都不敢小覷。
郭恭克的專業表現受到老闆肯定,每年的分紅配股自然不差,離開富邦投信時,手上已有百張以上的富邦金股票,這些股票為他奠下理財的資本。
與郭恭克相似,在職場打滾十年,從企管顧問公司、外商銀行、投信經理、副總、總經理到必須「集人脈大成」的創投業,丁學文也認為,努力「投資自己」才是通往財富之路的關鍵。
因為投資高手的敏銳觀察力並非一蹴可及,亮麗的投資績效往往要靠多年經驗累積,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如果光想憑一股衝動而投資發財,丁學文認為,最終結果只會不斷面臨失望。
台大經濟系畢業後,丁學文負笈美國就讀康乃爾大學,唸完碩士回國,選擇到能夠加強邏輯能力的企管顧問公司上班,一九九三年政府放寛投信法令,由於看出資產管理在台灣的商機,丁學文選擇加入投信界,並用「不斷跳槽」累積其在投信界的工作資歷,從中華投信經理、統一投信副總到阿波羅投信出任總經理。
在中華投信期間,因為董事長林一銘賞識,獲得不少配股,在匯豐銀行收購中華投信時,丁學文以每股八十元以上的價位出脫手中持股,單靠本業就賺進大筆財富。
接任阿波羅投信總經理時,阿波羅投信在投資大眾心中不但屬於「聽都沒聽過的公司」,基金績效也總是吊車尾,丁學文除了親自擔任基金經理人,每天一早還帶領研究部門開會,同時還要調整人事組織、兼顧後勤的訓練及前線的業務,一人當三人用,辛苦的結果,讓整體基金績效較以往大躍進,更重要的是,丁學文從工作中培養出對趨勢的觀察力,讓他在之後的投資理財上受用不盡。
同樣在台灣唸完大學後到美國喝洋墨水的年代財經主播周玉琴,把興趣當工作動力,唸書時一邊在紐約的華人電台兼差當主持人,那段期間不但磨練出日後在電子媒體最需要的臨場反應能力,也讓她慢慢發掘出自己的潛能,後來鎖定走財經主播路線,讓周玉琴得以賺取比人更高一等的薪資,也為理財留下豐腴的資本。
小標:丁學文夫妻 用三三三法則逆勢操作
婚後的丁學文與周玉琴,在財務規畫上維持著「雙首長制」,偶爾會互相討論彼此的投資狀況,但卻不互相干涉。丁學文覺得最大的好處是生活品質獲得保障;周玉琴則是因為從小對父母間用錢觀念的體悟,認為女人一定要有錢,而且是自己賺錢,才能在投資、支出、消費上擁有自主權。
至於兩人理財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在不影響生活品質前提下,注重資產分配的「三三三」法則。丁學文把每個月收入分為三等分,一分用來支付生活費,結餘留做急用金,一分作專業投資,另一分放在海內外固定收益資產。周玉琴同樣也把收入的三分之一放銀行,剩下三分之一買股票,三分之一買海外基金。
投資上丁學文有一套特別的「見林不見樹」理論。前年金控話題炒得沸沸揚揚時,股市一下繃出十幾家金控,大部分菜籃族是以價格高低來買賣金控股,丁學文則把格局放大到全世界,依國外經驗來看,台灣只適合二至三家金控生存,所以判斷合併題材將是當年金融股流行主軸。
於是他選擇小而美的玉山金,和官股比重高、政府可在購併問題上施力的兆豐金,年底時玉山金和兆豐金果然在所有金控股中漲幅最高,「做決策前把自己拉高,才能看清方向。」
主持投資理財節目的周玉琴,看過許多散戶只會買不會賣,住套房也不想搬,「以前我也是這樣,但時間久了一張張股票賠個兩、三萬,金額積沙成塔也很驚人!」後來她開始嚴格執行十五%至二十%的停損、停利操作,且慢慢培養逆向思考的投資習慣。
其中,自己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就是重要指標,「做節目喜歡高收視率,但收視率一創新高,就表示散戶進場增加,能在後面幫忙抬轎的當然變少,行情自然就漲不動。」周玉琴開心地談著自己的投資體會。
夫妻倆談起股票頭頭是道,對不動產卻敬謝不敏,丁學文分析,台灣房市一向靠投資客、新婚夫妻成家購屋和換屋這三個族群,但目前房價對投資客已屬高點;而購屋族群在利率回升情況下,購屋熱度也將逐漸退燒;至於有能力換屋的科技新貴也換得差不多。近期又聽到業界急著大量推案,讓他更對房市景氣保守以對。
小標:郭恭克夫妻 靠房地產積存退休金
不過,郭恭克卻認為,房地產是最佳防禦型投資工具,每月固定的租金收入可以讓夫妻倆往後退休生活無憂無虞,因此在投資組合中,他把高達五成的資金投入房地產。其餘才是股票、債券及現金部位。如此鍾情房地產,因為「就算股票賠光了,房子至少是風險控管的最後一道防線」。
「即使現在老闆不喜歡我,要趕我走,我隔天就可以離開。」郭恭克自信地道出財富累積提高生活自由度的真理。至於要敢大聲說走就走,主要還是靠這些讓他高枕無憂的房地產,加上自己的投資功力。
郭恭克認為,如果人不能在四十歲過後,運用自己的專業讓自己的非薪資收入,如房租收入、投資收入,占每年淨資產增加來源的五成以上,恐怕未來要安享快樂的退休生活,將只是椽木求魚。
在國泰和富邦十年的投資磨練,讓郭恭克有著比別人更成熟的實務經驗,也讓現在的郭恭克在股票和債券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資邏輯,他認為不同的景氣階段要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債市多頭,股票絕不要碰,股票多頭市場,則減少固定收益型的佈局,「將自己當成一檔平衡型基金,」充分發揮股債互補特性,自然可以為自己累積高額財富。
郭恭克最得意的是,他曾在九十一年推薦過朋友買進當時價位只有二十多元的中華車,那時朋友還不太相信,直笑他待在投信待假的,推薦這種不可能漲的公司,結果中華車從二十多元一路漲到七十五元,證明郭恭克在選股上的確有一套。
此外,郭恭克還將自己在捷運站附近買的房子,部份「租」給老婆劉淑雅當作開設外語教育構構的教室,而每個月的租金收入,則做為全家的生活開銷與小孩的教育基金。
由於劉淑雅畢業於幼教系,因此對投資均信賴郭恭克的眼光,自己則專注衝刺外語教育本業,已經有兩家分店的劉淑雅,預計在今年底將開設第三家店,雖然劉淑雅知道兩人可以提前退休,不過她表示只要夫妻兩人可以維持生活品質高尚,有充裕時間與小孩互動,何時退休已不是重點了。
小標:財務觀最重要 用創造性思考邁向成功
對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以及在職場上汲汲營營的上班族,郭恭克建議要努力在資產配置上求得財富自由,「如果工作十多年還在靠頭銜吃飯,這是很危險的!」郭恭克指出,為什麼許多人明明不喜歡,卻都甘願屈服在資本家的安排下,其實是因為自己的投資知識不夠,畢竟「財務觀念才是成功的決定關鍵。」
至於丁學文則認為,許多人往往只敢在既有的框框打轉,想要功成名就,卻安於穩定的工作環境,想要致富,又不努力學習,只想靠著省下蠅頭小利來累積財富。
「把想法扭轉為積極的創造性思考,會離成功愈近。」丁學文舉例,每月省吃儉用兩千元,一年頂多省兩萬四,但是,月薪三萬的年輕人若有實力跳槽或加薪,兩年後薪水翻兩倍根本不是夢。周玉琴對時下許多年輕人嚮往一億人生,卻經常抱怨工作的態度同樣不苟同,「不能不想過程只問結果,要找有興趣的工作,即使錢少、事多、離家遠,還能甘之如飴,累積工作實力,才有可能成功。」
想要過不一樣的人生,不論在職場或理財上,都必須身體力行,除了專注經營自我的本業外,更要培養出自己的投資法則,對一路走來已擁有幸福人生的丁學文、郭恭克夫婦,他們的心路歷程,正是時下年輕夫婦最好的鼓勵泉源。(2004.9.6,今周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